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媒体扫描

新华网:“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举行

  • 发表日期:2017-05-09 【 【打印】【关闭】
  •   新华网北京58日电(王莹)“无人驾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车而在于人,其核心是物化驾驶员在开放条件下对不确定性驾驶环境的认知,重点是物化驾驶员认知,解耦出类脑的功能模块,研发机器驾驶脑,和汽车一起构成轮式机器人。”在8日举行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李德毅院士做了题为《自驾驶认知》的报告,向公众阐述了自己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为21世纪的前沿学科,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随着研究手段的丰富和研究领域的突破,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成为热点。58日,“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为主题,从脑科学如何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类脑智能的态势与发展研讨两个议题入手,对目前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作了题为《大脑可塑性与类脑智能研究》报告,报告回顾了神经可塑性研究的重大发现,并猜测新一代类脑神经网络可借鉴的自然神经网络的特性,简述了赫伯神经集群假说(Hebb Cell Assembly Hypothesis)的演化和对人工网络计算模型设计的贡献。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进一步理解人脑复杂网络的运作机制的重要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铁牛进行了《生物启发的模式识别》报告,回顾了模式识别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凝练了用于模式识别的生物机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该方向的具体研究工作,并就生物启发模式识别方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在何生研究员《人脑视觉认知原理和启发》报告中,他讨论了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多个平行通路(包括皮层上及皮层下)的不同特性和分工、前馈和反馈信号的相互作用、物体识别的多层次结构、专家化系统的形成以及知觉意识的功能等,并就人脑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李德毅院士在《自驾驶认知》报告中指出基于驾驶的图灵测试可大大推动我国类脑研究和无人车的产业化发展。 

       据悉,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统一领导下、各学部常委会和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论坛旨在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国际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倡导科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充分发挥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130余家院校、研究机构、企业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08/c_129594746.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