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媒体扫描

中国科学报:《黄武陵:无人驾驶在路上》

  • 发表日期:2015-06-16 【 【打印】【关闭】
  •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黄武陵总在不断总结与思考,他认为科研的使命感就是对科研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安全和愉悦的一种价值的认同,“在某方面作出一点成绩,完成一种心愿”。

      “我的愿望是从‘车辆’这个交通单元入手,通过车辆智能化技术,在未来能缓解直至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让人们出行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武陵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见到黄武陵的时候,他正在忙着参与筹备自动化所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智能车辆研究中心。他告诉记者,这个研究中心下周就要举办成立仪式了,他们离期待的目标又将更进一步。

      兴趣和使命 

      从2005年黄武陵来到自动化所工作至今,近十年的科研生活给他带来了很多改变——从最开始做汽车电子,到如今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唯一贯穿始终的是不变的使命感——为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高效,生活更加便利。

      科研是什么?参与其中的黄武陵觉得,科研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和哲理地给予充分想象、完美模型化、施以实验验证,最后再加以实现的系统化过程。

      “兴趣是做科研最好的动力来源。”在兴趣的指引下,黄武陵一直坚持着“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和寻求真相的心,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信条。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黄武陵总在不断总结与思考,他认为科研的使命感就是对科研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安全和愉悦的一种价值的认同,“在某方面作出一点成绩,完成一种心愿”。

      在做科研的同时,黄武陵还参与了大量的科普工作,这也是他的兴趣之一。

      一次,课题组请他送当时的Google X项目负责人、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去机场。“路上,我向他请教了许多无人驾驶的问题,并邀请他下次来中国参加我们的无人车比赛,但是他说自己已经不做无人车了,而是改做在线教育。”黄武陵吃了一惊。他清楚地记得这位业界“大牛”曾告诉他:“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能够激励和教育年轻人如何去做想做的事情,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从那以后,黄武陵意识到科普、教学和科研一样重要,他开始积极地参与其中。每年研究所“自动化之光”科普节上,黄武陵都会作一个智能车辆相关的报告和缩微智能车的展示,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讲解相关技术,深受他们的喜爱。

      在他的众多听众里,最让他感到自豪的要数“习大大”习近平总书记了。“在一次国家科普日上,我给国家领导人作了智能交通系统的讲解,还收藏着与习总书记的合照作为纪念,激励着我更加投入地工作。”黄武陵说。

      跟上智能化步伐 

      黄武陵所在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交通系统,他还参与了课题组承担的“973”计划和“863”等重大项目。在他看来,解决城市的大规模交通拥堵,“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黄武陵解释说,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思路是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加以建模、模拟和优化控制来解决。但是从微观层的车辆开始入手,采用智能化技术来管理和控制车辆,从而优化交通流,使得交通更加安全和高效。不过这个思路也是这几年智能车辆技术得到发展之后,才日渐得到重视的。

      “智能车辆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载体。”最早的时候,黄武陵所在团队研究了汽车电子和车载信息平台,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参与研究的成果在量产车辆上得到了应用。后来他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一个子课题,主要研究了公交优先的车路协调系统,还承担了交通部的交通物联网示范工程中的一个子课题,研究基于无线网络的车路协同技术。

      有了上述的一些积累,直到参与了基金委“视听觉认知信息的计算”重大计划,他认为自己才真正进入了无人驾驶车辆的领域。

      “近年来,从谷歌无人车,到百度、小米和乐视的造车计划,在国内外带动了智能车的研究热潮。然而,现有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技术可行、允许和广泛使用的障碍。”

      在基金委重大计划课题支持下,黄武陵所在团队研究了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环境感知、控制、路径规划和任务处理等功能设计、标准、评估技术。开展了自主驾驶测试内容设计、测试环境设计与改造、测评标准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重优秀青年基金等支持下,黄武陵研究了平行系统的自主驾驶关键技术,通过实现车辆模型控制与平行执行,提高了自主驾驶安全性。

      “无人驾驶”不是梦 

      “未来如果采用无人驾驶车辆,我们的车辆将更加高效和安全,道路交通拥堵能够得到缓解,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停车位。”黄武陵向记者描述着未来的图景。

      他告诉记者,由于实际的需求驱动,资金和研究人力不断投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车辆技术将得到实用化发展,其移动载体演化出计算、搜索和更多的位置节点的应用,这些技术将给我们的交通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此外,黄武陵所在的团队也在探讨有自己特色的无人驾驶车辆研究路线,筹备中的智能车辆研究中心将研究适合无人驾驶的城市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标准,车路和车间网络,以及适合中国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自主驾驶算法,在特定的道路上推行无人驾驶。

      对于国内的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状况,黄武陵很乐观。据他预测,在未来5~10年内,路上将出现无人驾驶车辆,并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和场合得到应用。“国内的无人驾驶研究每年都在取得进步,每个团队都有大量的青年研究人员储备。”

      “在预见的未来,中国的研究团队将跟上并可以超越国外的同行。”对此黄武陵很有信心。“由于智能车辆是个综合型的研究载体,其中关键的是多学科跨领域的青年人才的培养,我希望国家能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研究和创新环境,让他们能够沉住气去探索,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6-15 第7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