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娱乐”生活——访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处处长张文生和娱乐机器人研究专家李成荣 (2004-08-09 10:35:06) “微笑!”“愤怒!”“皱眉!”在一系列的语音命令下,机器人变动着自己的眼睛、眉毛、嘴巴等器官,表达出各种“感情”,引得参观的人们连呼奇怪。 高性能语音交互式机器人是目前国际科研的热点,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及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频频推出表情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拼图机器人等娱乐产品,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日前记者就娱乐机器人的研究和市场化问题,专门采访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处张文生处长和娱乐机器人研究专家李成荣研究员。 记者:自动化所研制娱乐机器人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 张文生:自动化所在两个方面有长期的积累:一是模式识别技术,二是自动控制技术。模式识别就是听、说、读、写,对采集的各种语音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把两方面技术整合在一起,最好的结合点就是机器人研究。自动化所选准了娱乐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记者:自动化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娱乐机器人的? 张文生:自动化所最初在1998年开始研制机器龟,开发一些玩具产品,后来逐步转向娱乐机器人研究。目前沈阳自动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些单位在工业机器人研究方面是强项,研究时间也比较长,它们虽然也做娱乐机器人研究,但核心技术没有我们掌握得多。自动化所做娱乐机器人,能避开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强项。 记者:到目前为止,自动化所共推出了多少种机器人娱乐产品? 李成荣:自动化所到目前共推出了十多种娱乐机器人产品,包括智能语音机器人、画像机器人、拼图机器人、表情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等。 张文生:此外,自动化所还有机器鱼、变色五角星、语音版地图、语音遥控小汽车、智能轮椅等多种产品。各种机器人产品涉及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记者:从技术层次来看,自动化所的娱乐机器人在国内外处于什么位置? 李成荣:所有机器人从技术上讲,最后都归结为模式识别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目前日本的机器狗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其它国家如韩国、德国、英国,娱乐机器人也做得比较好。 张文生:引用《参考消息》的报道,自动化所的机器人是我国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其语音控制和表情变化有机结合的创新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自动化所的娱乐机器人都有哪些场所在使用? 李成荣:娱乐机器人大多在一些科普场馆使用,中国科技馆就有好几种是我们的产品。今年5月份,自动化所还和广东佛山市科学宫签定了娱乐机器人的采购合同。核工业部也购买了我们的一个机器人,进行放射性高危地区的作业。在绍兴鲁镇,我们还做了一个孔乙己形象的机器人,可以跟人对话。目前各地定购的主要是智能语音机器人、拼图机器人和自动画像机器人等产品。 张文生:目前一些一直关注我们的客户,他们都是直接打电话向我们进行定购;对于一些潜在的客户,我们也主动与他们联系。我们曾到深圳、宁波、杭州等各种高交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十月份国际机器人展将在中国举办,自动化所是名誉承办单位之一,说明我们的机器人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记者:娱乐机器人如何实现科研与市场的对接? 李成荣:过去在一些场所展示我们的娱乐机器人产品时,有人问我们说,你们是中科院的重点实验室,怎么去搞这些娱乐机器人了?现在我觉得,第一不是说娱乐就不需要高科技,事实上许多娱乐产品对科技的要求更高。第二中科院现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需求对科研开发起主导作用;我们的娱乐机器人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体现,它可以直接用于商业和科普等场所。 张文生:机器人技术在外人看来是比较高深的,真正的语音识别、自动控制技术,公众是看不到的。为了使公众能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我们找到了娱乐机器人这个外壳,对我们的先进技术进行包装,在各种科技馆展示。我们的工作是要让公众从形象化的东西中看到,中科院搞的科研是有意义的,标志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记者:自动化所对娱乐机器人的支持力度如何? 张文生:自动化所有搞语音嵌入式机器人的专家,也有搞自动控制机器人的专家,我们将对这两方面的专家进行整合,进行更高性能机器人的研制。目前自动化所启动的四个重大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是与娱乐机器人相关的,占了创新经费的三分之一。自动化所的发展思路是要放下架子,立足自己的强项,结合核心技术,真正为社会需求做贡献。 (□本报记者 郑金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