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园地 >> 创新文化

【走访·协会】系列报道之五——寄情山水间:走进登山协会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3-07-30

 

天那么蓝,山那么险,
   勇往直前,我们的目标直指山颠。

纵然有山石嶙峋,纵然有沟壑万千,
   欢笑和汗水同洒山间。

当我们踏上高山之颠,心如天地宽,
   来得猛烈些吧,下一次挑战!

这是一位网名为“丛林骆驼”的登山协会成员于2005年3月14日在电子所务上留下的《一步步踏上山之脊》片段。读完之后,一个背负行囊涉水远足的登山者形象出现在了眼前,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成功登上山巅后而对更高更远的渴望。

 

“用热情书写了新驴打败老驴的故事”

 

据会长山水老师回忆,登山协会成立于2003年6月,也就是“非典”那年,当时所工会鼓励职工根据兴趣自发成立协会,带动大家开展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协会发出成立的通知后,一大批积极分子立即加入了进来,陈振标、王卓(高创)、李峰(重大项目处)、宋明(模式)、左年明(模式)、高伟(模式)、魏玮(高创),宋小丽、于仕琪,马莉莉、马奎俊、辛乐、臧爱云,等等。山水老师说:“这些是登山协会的元老人物,他们一部分留在所里工作了,一部分毕业后离开了研究所。”谈到这些队员的名字时,山水老师就像数自己的亲人一样,即便多年以后,仍然清晰的记在脑海。

协会成立3个月,恰逢北方大型户外运动组织“绿野”组织30公里越野赛。协会把越野赛当做一次训练的好机会,立即报名参赛。山水老师带领协会成员进行香山拉练,以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户外运动比赛。没有想到的是,比赛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前三名均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户外登山队)。“海登”的名字一下就被大家所熟知,“新驴打败老驴”的故事在北京登山圈子里很快传了开来。

2004年,协会又参加北京春季山地越野大赛,20多个团体共2000多人参加,有北京市的专业登山队,也有十多所大学的登山队,协会脱颖而出,获得男子团体冠军。2005年,协会在“香山越野赛团体组”一枝独秀,蝉联冠军,并包揽了个人前三甲。“对于协会来说,这是在众多队友齐心努力下实现了巨大的超越!”

山水老师告诉笔者,协会对所内为“登山协会”,对所外则是“北京海淀登山队”。到现在,协会已经进入到第十个念头,从最初的登山活动,发展成现在以运动为主,休闲为辅的一支有一定强度的登山越野队伍。除了登山之外,为活跃海登文体生活,登山协会还拓展了学唱歌曲,在登山休息时由队员自发教唱。在穿越群山的过程中,《十送红军》、《红梅赞》、《珊瑚颂》、《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经典歌曲在山谷间回荡。

 

“科研之余的挥汗体会到的是山水之乐”

 

据了解,参加登山协会的很多人员都是实验室的科技工作者,平时基本全部的时间都在忙于研究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除了出差耗费体力,基本上都是只用大脑在工作。”

李子青研究员不仅自己亲自参加香山的登山,还要求他的全部学生都参加活动,并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山水老师告诉笔者:“有一年李子青研究员爬山到达新望京,成绩相当好。李子青研究员还给自己定目标要争取达到训2水平(90分钟以内)。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学生都来参加海登活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后来一次活动李子青研究员就以87分进入了训练2的行列了,再后来李老师还进到了训1队(70分钟以内)。”

杜清秀研究员不仅自己积极参加登山活动,还动员她的70多岁的爸爸和她一起参加登山活动。电话联系到杜老师时,她说近来参加活动也少了,原因是登山过程中膝盖要承受一定强度的摩擦,这对身体素质有较大的要求。这也是很多登山运动者需要注意的。

现在协会成员每年都参加一些国际性的长跑赛事,每年4月是国际长跑节和30公里山地越野赛,10月份则是马拉松长跑活动。近年来,穆凯辉、何鹏、杨武夷、江勇,张记霞、卫剑梅、王振华、朱智源等一批人积极参加30公里越野和马拉松长跑,范兴容、王虎、白锦峰、李杰,张晓婉、白俊等一批人则成为了游泳活动的坚持者。

很多以前参加过协会活动的成员现在依然在坚持着,也有部分成员因为科研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性的参加协会活动,交流过程中他们无不表露出些许遗憾的心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和体会,越是繁忙的脑力工作,越是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登山、骑行、长跑等户外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心灵放归娴静的林间,让身心得到适度地舒展。

 

“不停地找寻欣赏美丽风光的新高度”

 

10年来,登协和海登几乎骑行和乘车登遍北京所有著名山头,如门头沟的北京最高峰灵山(2303米),次高峰延庆海坨山(2241米)海淀和门头沟交界处阳台山,门头沟的妙峰山、百花山、九龙山,房山的猫耳山,密云云蒙山及延庆八达岭长城,海淀香山(长期活动基地)等大小10多个山头,还骑行了金海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北京郊区各个景点。

2003至今,山水老师还组织海登外出登了河北大五台山、青岛崂山、山东泰山、河南少林寺嵩山、云南哈巴雪山,登上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上到3000多米的冰川允许上的顶部),骑行和部分搭车通过西藏川藏线2200公里。翻过二郎山(2700米)、折多山(4290米)、高尔寺山(4412米)、剪子湾山、卡了拉山、海子山、雀尔山、东达山、米拉山(海拔5013米)等10多座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2006年7月,时年64岁的山水老师成功从成都骑行到拉萨,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大的骑行者,成都电台和西藏《拉萨晚报》分别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

在和登协成员交流时,他们不愿意把每一次登上山顶叫做“征服”,他们更愿意用“欣赏美丽风光的新高度”来形容。在他们的回忆里,植物园、樱桃沟,八大处,望京楼,慈善寺,法海寺,东山果园,虎头山,潭峪,军营,香山水库,香山公园------,所有的一切都记录在了他们的脑海。

当笔者执笔一一记录登协会员的体会和感受时,难免觉得自己再多的语言似乎都有些无力,没有挥汗如雨的经历,没有腰身肌肉的酸痛,又如何能写出那些令人回想的片段?于是,与其用自己无力的语言来记述,不如就把那些留在登协栏目里的亲身感受真实再现:“回顾这次向自己体能极限的挑战,太多太多的东西融入了我的生命!在经过了极度的饥饿,口渴,体力透支,小腿抽筋,形单影只,太阳暴晒,高温烘烤等等后终于到达终点,真有一种西天取经的感觉!”“感谢海登的拉拉队员,比赛中看到他们就像吃了能量棒!没有在一起出生入死战斗过就无法理解血与火的战友深情!”(何鹏《决战香山,浴火重生,红旗插上新望京!》)

在《快乐的海豚》一文中,笔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了山水老师的神态:“依然在忙碌着登山协会的活动组织等,焕发着生活的激情。每次总是满满的笑容,精瘦的身体贮存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状态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也是他对运动赋予的内涵和意义。交谈临近结束,山水老师再次向大家发出了召唤:“协会面向大众,提倡科学训练和健身,限制训练时间和强度,希望队员逐步增运动强度,参加活动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队伍,享受登山越野之快乐。”

青山、绿树、碧水、蓝天、秋风、冬雪-----在听登协会员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一连串的风景不停地出现在他们的话语里,犹如一幅幅自然的画卷在眼前闪过。和登山协会的成员交流,让笔者领略了他们寄情山水的情怀,感受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听他们讲述骑行的故事,听他们讲述穿越山水的快乐,心里禁不住多了一种冲动,想一起到达东海之滨尽情呼吸绵软柔和的海风,想一起抵达北方的草原尽情眺望蓝天下的无边旷野,想和他们一起尽情展开双臂去触摸大自然的一山一水。或许,这正是一个攀登高峰永不停歇的团队所散发的魅力吧!

附件下载